对学生手机一禁了之是“懒政思维”

  《南方日报·惠州观察》近日报道,惠州市博罗县高级中学要求学生签“不开机及不使用手机”承诺,校方称此举是为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手机,优化学习环境。

  以教育之名,强制学生签“关机承诺”的事例早已司空见惯。每每触及此类新闻,校方总有各种理由:或便于管理,或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或为了保证校风学风。这些“良苦用心”的前提是,认为学生使用手机多是用来玩游戏,会耽误学习,最终影响学校的升学率,从而导致社会口碑下降。

  学生则认为校方此举不妥,并罗列N条反驳理由:手机是为了便于联系,要是有快递寄过来怎么办,要是错过了父母电话怎么办,如此云云。事实上,调查报告显示,学生使用手机大多出于猎奇心理,用于与同学朋友之间交流的约占64%,用于跟父母沟通的只占36%;购买手机的资金来源亦85%来自父母,5%是生活费省吃俭用下来的,10%的学生手机是别人送的。

  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这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话题。细数各种弊端不在少数,如产生攀比心态、养成不良消费习惯、影响学习环境、手机辐射对身体有害。不过,我们也绝不能忽略手机的原始通讯功能,尤其对一些留守儿童以及需要与父母家人保持联络的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其实是个伪问题,真正的问题应该聚焦在如何规范管理之上,而不是以“懒政思维”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

  在手机成为日用品的信息时代之下,学生使用手机也从最开始的时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针对手机引发的问题,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应是对峙状态,而应是地位平等。学校应进行调查,明确究竟哪些学生、有多少学生因为手机耽误了学习。对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或者在学校设置“手机休息区”,规范手机使用时间,这或许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倘若只是因为部分学生贪玩手机,就全校性进行“封杀”,毫无疑问会引起争议,最终偏离教育的公平本质。不分青红皂白,一纸禁令终究不可能一劳永逸,相反只会增加误解、撕开裂痕。相比之下,校方和教育工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治意识,才是素质教育、公民教育的题中之义。曾金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