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G现网应用迫近部署 成本左右应用规模

相关专题: 华为 中国电信 芯片

  目前国内的相关标准机构以及三大运营商都在加大对于100G传输技术的研究及测试工作,100G在国内的部署亦开始迈入正轨。然而不容忽视,100G高速传输技术对于运营商的现网还有较大的冲击力度,而100G技术本身的一些性能指标也在不断完善当中,目前国内的CCSA正在制定100G传输技术的行标,标准确立后将推动运营商直接在骨干网中试点100G技术。100G技术即将走出实验室测试,迈入现网应用,以下,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张海懿就100G现网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混传应用不可避免

  100G在未商用前存在诸多技术探讨,比如10G与100G、40G与100G的混合传输,您认为从技术应用、运营维护角度“混传”是否可行,国内运营商应该采用怎样的传输方式?

  张海懿:100G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商用阶段,从技术角度对于多种速率的混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包括相干100G和非相干10G/40G既有系统混传、相干100G和相干40G系统的混传、非相干100G和非相干10G/40G混传,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某些场景下进行OSNR的规划和设计即可满足系统的需求。总体来说,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非相干100G系统的线路设计会更加严苛一些,如果在这种系统上叠加10G/40G系统,主要是让OSNR能够满足需求,在相干100G系统中,主要通过单通道的100G相干技术来解决系统设计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与非相干的10G/40G在混传场景下,原系统的DCM模块对相干系统会带来一定影响。

  从网络实际应用来看,在初期会出现较多的混传场景,特别是在业务量不大的场景下,比如中国教育网的应用,也是100G和10G混传的场景。随着业务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在运营商应用中,在业务传送需求非常大的一些场景和段落,可能会通过多个系统叠加的方式来解决大业务量的传送,从技术应用和运营维护方面会分工明确,这样对既有系统和新上系统的影响都会小一些。但是混传应用在某些场景下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传输技术的更新换代离不开设备商的努力。目前在100G技术的设备研发方面国内外厂商的积极性、表现各如何,是否还存在亟待突破的重要技术点?未来还需要哪些类型的厂商参与进来?

  张海懿:在100G技术的研发方面,国内外厂商都有非常积极的投入,以传统的技术发展和传统观点来看,传输技术在前几年是难点,目前码型已经趋于统一,在实时处理和数模转换等方面还面临挑战,随着芯片和处理技术的进步,目前这些主要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未来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优化。目前,一些仪表厂商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发工作,几个主流的仪表设备商都推出了100G的仪表和原型,但是功能本身并不完善,后续仪表厂商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功能。

  100G具备较长生命周期

  40G在现网中已经部署了较大规模,运营商的部署力度仍在加强,您认为100G的实际部署时间将会在何时来临?

  张海懿:40G WDM技术于2006年在国内进行了一个自主研发系统自上海到杭州的短距传输实验网络,从2008年开始中国电信、原中国网通等也陆续开始商用和商用实验网络的建设,从2009年到现在,在省际干线网络中40G WDM 系统已经超过百万波长公里,应当说40G WDM系统已经成熟商用多年,能够满足骨干传输网络的应用需求,但是40G WDM系统由于初期的竞争方面因素,也面临着实际价格低于成本的情况,制造商都期望能及早走出这个怪圈。

  随着100G技术逐步成熟,2011年底运营商逐步开展了对100G技术的评估和测试,2012年也相继开启了更大规模的100G设备测试和验证,从目前厂商提供的有关信息和国内外进行的一些实验室验证和试验网应用来看,100G商用部署会从2012和2013年开始,部署成本将是影响100G实际部署的一个重要因素,100G的实际应用在能够满足网络需求、价格又不是非常高的情况下会成为运营商的好选择,这其中还存在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博弈关系。

  目前华为已经推出了200G线卡的高速路由器,阿尔卡特朗讯推出400G网络处理器FP3以及PSE芯片,新技术不断刷新业界记录,更让人忧虑100G传输技术的生命周期能有多长,对此您如何看待?

  张海懿:华为高速路由器提供的200G线卡可以提供2×100GE与20×10GE两种类型的接口接入,本身还是基于100G和更低速率的接入,从超100G的发展来看,业界进行研究的主要是400G和1T的传输,新型技术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在系统高速传输、码型、高速数模变换和实时处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瓶颈,超100G传输的实验基本在实验室进行,大部分还处于实验的阶段,离技术和系统的商用有比较长的路要走,短期内不会对100G造成很大的影响,从目前估计来看,100G技术将在未来两年商用化,同时会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成为一个主流传输的速率。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