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支付“冲动”短期难见效益

  作 者:尚斌

  近日,中国电信支付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前,中国联通对外宣布成立支付公司,再加上一年前入股浦发的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目前已全部实现了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布局。

  某调查公司数据显示,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年度交易规模已接近9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巨大的市场前景让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三大阵营迅速杀入。如果说金融行业研发支付新产品是本职,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是为了生存,那么运营商对移动支付的“集体冲动”真的仅因可观的盈利远景?

  事实上,运营商集体发力移动支付业务,一方面源于充裕的现金流所带来的投资欲望。而另一方面,随着电信、广电、互联网公司和终端制造企业相互渗透,运营商不仅需要面对行业内竞争,更需要面对终端制造领域、互联网应用领域对运营商传统利润来源的蚕食。当前,在个人用户市场,运营商欲从泛信息产业链中胜出,亟需“杀手级”应用以增加客户粘性,同时,在集团客户领域,移动支付作为集团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望成为典型的杀手级应用。换言之,借移动支付应用保有个人存量客户、争夺集团客户才是运营商对手机支付“集体冲动”的真正动因。

  但是目前看来,运营商手机支付业务推广面临诸多问题。首先,运营商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产出与投入不成比例。以体现运营商参与权的SIMpass模式为例,单SIM卡的成本就超过100元,加上与之配套的支撑系统建设,单用户成本将超过150元。而受限于国内客户支付习惯和对支付安全的担忧,移动支付主要用于公交刷卡等小额支付,由此可推算,运营商仅回收SIM卡一项的成本就需耗费较长时间。

  以中国移动为例,目前其已在10省范围内开展手机支付业务的试商用,在已开通手机支付业务、实现特约商户购物和搭乘交通工具的城市中,用户对该业务反响良好。然而,据笔者了解,这只是得益于中国移动为了迅速做大规模、提高业务渗透率而采取了“零收费以提高市场接受度、规模启动以提高市场参与度”的发展策略。试问如果考虑客户保有效果以及沉默客户占比,上述“赔本赚吆喝”的模式还能延续多久?此外,目前运营商发力手机支付、电子商务市场,还需面对产业无序竞争、标准不统一乃至政策监管风险等各种不确定因素。

  总之,笔者认为,在上述产业背景以及盈利现状下,运营商成立支付专业分公司“掘金”手机支付市场较为冲动,手机支付业务盈利前景堪忧。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