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网络的基本原则、功能结构和实现(上)

相关专题: 无线 中国联通

 0 引言

互联网存在如下的“普适特性”:地址规划,用域名服务器作地址指配和地址鉴别,以及有电子邮件、文件传输、WWW之类的应用。鉴于上述这些特性及相关的网络基础设施,可以认为,基于IP的系统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基础。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增强的基于IP的网络。

但是,新的应用和布网要求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需求是设计第一代分组网络时想象不到的。正是意识到这一点,ITU-T的Y.2001[1]明确了下一代网络的一系列特征。此外,ITU-T的Y.2011[2]提出了实现这些基本特征所需的结构基础及一般架构。

一般观点认为传统的电信服务和下一代网络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分散垂直集成面向专门应用的网络,后者是能够承载所有服务的单一网络,前者在向后者转移。对于电话服务,其将从电路交换的基础设施向分组交换的基础设施转移。在当前,下一代网络标准化工作目标是,确保基于IP的下一代网络能够达到与传统电话网络相同的服务标准,不仅包括电话服务,而且包含尽可能广泛的当前和未来的多媒体应用。

1 ITU-T Y.2001建议:下一代网络概述

ITU-TY.2001建议给出了下一代网络的一般定义。下一代网络(NGN)能提供电信服务,使用多宽带及确保服务质量(QoS)的传输技术,是基于分组技术的网络。在该网络内,与服务相关的功能不依赖于与传输相关的基础技术。它能使用户无束缚地接入网络并能促进服务供应商的竞争。NGN支持能对用户提供个性化和无所不至服务的广泛移动性。

该定义确认了服务与传输的分离,提出把服务质量控制(QoS)加到基于IP的传输上。NGN使得服务供应商可以很容易地确立服务项目,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服务。该定义还表明移动和固定系统间以及固定系统间移动性得到适当延伸。

Y.2001建议确定的基本特征在C.S.Lee和D.Knight的文章中作了陈述(见本年度《中国无线电》第一期刊载的系列译文第一篇)。

2 ITU-T Y.2011建议:下一代网络的一般原则和参考模型

ITU-T Y.2011的主要目的是确立支持下一代网络服务的功能模型的开发基础。

该建议首先指出了下一代网络分层系统和ITU-T X.200[3]建议书中定义的七层开放系统互连的基本参考模型(OSIBRM)间的潜在差别。例如,在考虑下一代网络系统(非开放系统互联)时,对比七层开放系统互连的基本参考模型的层数和特殊特征,可能会遇到如下几种困难情形:

* 层数可能不是七;

* 单个层的功能可能与开放系统互连的基本参考模型不符;

* 开放系统互连的基本参考模型中某些规定的或禁止的条件/定义可能不适用;

* 所涉及的协议可以不是开放系统互连协议(典型的例子是IP);

* 开放系统互连的基本参考模型的一致性要求可能不适用。

ITU-T Y.2011的附件详细地列出了可为下一代网络保留的开放系统互连的基本参考模型的条款和不适用的条款。

服务和功能是彼此关联的,因为功能是用于构建服务的。将功能划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组或面是非常便利的:一个包含所有的控制功能,另一个包含全部管理功能。

图1 ITU-T Y.2011提出的功能模型

按照这种思路,ITU-T Y.2011接着考虑系统实现的功能,提出了一个高级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显示了基于系统开发的目的功能是如何分组的。图1所示的功能块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子组,以利于方便地进行分组和对分布式系统的描绘。

3 下一代网络的结构

本节介绍下一代网络重点工作组在ITU-T指导下讨论过的下一代网络结构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最后的描述可能会依据进一步讨论的结论有所变动。

下一代网络的服务将包括两个方面:基于会话的服务和非基于会话的服务。前者的例子诸如IP电话、电视会议和电视聊天,后者业务有媒体流和广播等。此外,下一代网络支持公用交换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PSTN/ISDN)替代物(ITU-T的术语即PSTN/ISTN的仿真)。

图2 下一代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展示了下一代网络结构。根据Y.2011建议书,下一代网络的功能分为服务层和传输层。终端用户功能由用户-网络接口(UNI)接到下一代网络,而其他网络则通过网络—网络接口(NNI)互相连接。

3.1 传输层功能

传输层功能为下一代网络内所有成分和物理上分开的功能提供连接。IP是下一代网络最有前景的传输技术。因此,传输层将为下一代网络外的末端用户设备和通常驻留在网络内服务器上的控制器和启动器提供连接。传输层还负责提供端对端的服务质量控制。端对端的服务质量是人们所期望的下一代网络应具有的特性之一。

传输层分成接入网和核心网两个部分,并由一种连接功能连接起来。

(1) 接入功能

接入功能管理末端用户对网络的接入。它涉及的接入技术有宽带码分多址(W-CDMA)和数字用户线(xDSL)等。接入网包括相关的电缆接入、数字用户线技术、无线技术、以太网技术和光学接入的功能。

(2) 接入传输功能

接入传输功能负责将信息通过接入网进行传输。它还提供直接处理用户业务,包括缓冲管理、排队和调度、包过滤、业务分级、标注、监控和整形的服务质量控制机制。

(3) 边缘功能

当接入业务并入核心网时,边缘功能负责进行业务处理。

(4) 核心传输功能

核心传输功能负责确保通过核心网的信息传输顺利进行。根据与传输控制功能的相互作用,它提供鉴别网内传输质量的方法。它还提供直接处理用户业务,包括缓冲管理、排队和调度、包的过滤、业务分级、标注、监控和整形、门控制和防火墙的服务质量机制。

(5) 网络接触控制功能

网络接触控制功能执行接入级的登录以及进入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末端用户功能的启动。它提供网络级的识别/认证,管理接入网的IP地址空间和确认接入会话,还向末端用户发布下一代网络服务和应用功能的接触点。也即,网络接触控制功能协助末端用户设备进行登录和启动使用下一代网络。

(6) 资源与准入控制功能

资源与准入控制功能提供准入控制和门控制功能,包括对网址、端口编译(NAPTs)和不同服务场地码点(DSCPs)的控制。准入控制通过网络接触控制功能来进一步核验用户身份。核验资源的可用性是指准入控制功能验证一个资源(如带宽)申请的合理性,在检查了已经分配或占用的资源后,决定是否在剩余资源中批准配给。

资源与准入控制功能与传输功能相互作用来控制传输层内的功能,包括:包过滤、业务分级、标注和监控,带宽保留和指配、网址和端口编译、IP地址的反欺骗、网址和端口编译/防火墙的通过和使用计量。

(7) 传输用户身份功能

传输用户身份功能块将传输层内的用户和其他控制数据编译成单一的“用户身份”。该功能可以规定为驻留在下一代网络内任何部分的一组功能性合作数据库并加以实现。

(8) 网间连接功能

网间连接功能提供与其他网络的互联能力,包括许多现存的网络,如基于公用交换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网络。为其他网络设置的网络-网络接口,用在控制与传输级两者中,包括边界处的网间连接。控制和传输级间的交互可以直接进行,或通过传输控制功能进行。

(9)媒体处理功能

该系列的媒体资源处理功能为提供生成单音信号、译码和会议桥接类的服务进行媒体资源处理。

3.2 服务层功能

服务层功能提供基于会话的和非会话的服务,包括现况信息的描绘,即时消息交换的消息方法等。服务层功能还提供与现有的公用交换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服务和能力相关的全部网络功能,以及与遗留雇主设备的接口。

(1) 服务和控制功能

它包括在服务级上的会话控制功能、登录功能、确认和批准功能,控制媒体源(专门资源)的功能。

(2) 服务用户身份功能

该功能将服务层内的用户和其他控制数据编译成单一的“用户身份”。该功能可以规定为驻留在下一代网络内任何部分的一组功能性合作数据库,并加以实现。

(3) 应用功能

下一代网络支持开放的应用接口,可使第三方服务供应商为用户提供增强的服务。全部应用功能(委托的和非委托的)和服务供应商,通过服务层内的服务或网间连接器,接入下一代网络资源。

3.3 管理功能

管理功能可以分布式地位于每个功能实体(FE)内,与网络要素(NE)管理、网络管理和服务管理功能实体相交互。

管理功能包括计费和开单功能,给NGN运营商提供资源利用率数据以使他们能准确地给用户开计费单。记费和开单功能支持离线记账的数据收集和近实时的在线记账类的数据收集。

3.4 末端用户功能

对末端用户的接口有物理接口和功能接口两种方式,如图2所示。下一代网络对所有类型的雇主设备都支持,包括遗留下来的单线电话和复杂的集团网络。末端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
 

   来源:中国联通网站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