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拳整治通讯诈骗死角,跨区域监管亟待补法律漏洞

【移动通信网】肯尼亚将77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遣返中国大陆的消息再次引发人们对通讯信息诈骗的高关注度。一条短信,一个电话,连串网络陷阱,企业资金隔空消失,一辈子的积蓄瞬间无影……一个个故事将通讯信息诈骗的罪恶暴露在阳光下,人人喊打,重拳整治刻不容缓。公安部日前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10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案件犯罪嫌疑人。同时正式设立“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打通全国刑警队、派出所、银行信息,大幅提高通讯信息诈骗的犯罪成本。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等也正在尽自身所能投入人力财力物力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

通讯信息诈骗的防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完善法律,更新技术,提高意识,标本兼治,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其中,电信法、网络安全法至今未出台,法律监管漏洞需首先补上。业内人士对此指出,“应在充分发挥现行电信条例规制作用的同时,加快我国电信法的立法进度,提高电信基本法律的位阶,加大对有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的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震慑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还人们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整治力度空前

腾讯日前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季度报告》指出,近十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共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2016年第一季度,收到诈骗短信人数达6.4亿,诈骗电话拨出次数10.1亿次,金额损失合计超35.7亿元。通讯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金额与日俱增,成为“全民公敌”,也促使全国整治力度空前。

政府层面,重拳出击,部委联动。一改“九龙治水”为合众联席,发挥团结的力量——国务院去年6月批准建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其由公安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2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并于当年年底召开联席会议,开展持续到今年底的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截至今年2月,破获通讯信息诈骗案件2.7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432名,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重点治乱,坚决打击——我国日前首次从非洲大规模押回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公安部首发A级通缉令,希望借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有关线索,同时检举、揭发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工信部印发《综合治理不良网络信息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行动工作方案》,同时要求实施电话用户实名制等。

企业层面,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出手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腾讯公司日前联合公安部、工信部,协同中国银联、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安全企业等在京发布“腾讯守护者计划”,宣布正式成立全国首个反诈骗实验室。三大电信运营商也结合自身情况展开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打击。中国电信组织各级单位积极开展专项行动,采取强化关停、应急处理、技术支撑与业务规范管理、宣传机制建设等措施;中国移动在全国31个省公司均建设配备了伪基站监测治理系统和现场定位设备;中国联通在2015年月均拦截国际非法“+86”诈骗电话312万次、垃圾短信1.7亿条。

缘何屡禁不止?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据大陆公安部门统计,2011年至2014年全国电信诈骗案发生件数分别是10万、17万、30万、40余万起,年均增长70%以上。2010至2014年诈骗金额平均都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2014年有107亿元,2015年暴增至222亿元,但多年来共仅追回不到20万元人民币。不少家庭因被骗而倾家荡产,企业因此倒闭,多人跳楼、上吊自杀,酿成人间惨剧。”屡治屡灭,却又“春风吹又生”,通讯信息诈骗分子肆无忌惮疯狂洗劫,原因何在?

其一,监管和调查难。从突出犯罪特点来看,通讯信息诈骗多为跨区域、跨国组织分工合作,涉及东南亚、非洲、澳洲等,增加了查处难度。更进一步来说,通讯信息诈骗的黑色产业链环环相扣,从信息泄露到确定目标到实施犯罪再到诈骗得手,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当前监管体系跟不上通讯诈骗手段的更新换代。

其二,取证和量刑难。通讯信息诈骗是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而来的新型犯罪,当前我国法律缺乏专门规定,对于信息泄露、诈骗等惩处不力,量刑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值得一提的是,通讯信息诈骗的元凶并非电信运营商,运营商却老背黑锅,实在两难。有如因为法律和权限问题,运营商难以对网间违规呼叫进行源头管控和查证,对信息保密、通信自由与阻拦网络诈骗电话或短信,运营商也缺失相关法律评断界定标准。

源头入手建立长效机制

有报道指出,“目前中国网络黑色产业链的从业者已经超过40万人,依托其进行网络诈骗产业的从业人数至少有160万人”。通讯信息诈骗的黑色产业链环环相扣。此番国家集中整治的联动机制变被动防守到主动出击,带来根治通讯信息诈骗的新曙光,但要避免头痛医头,从隔山打牛到全方位联动瞄准死角,还需从源头入手建立长效机制。

作为基础和保障,法律法规的完善迫在眉睫。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是首层防护网,必须有效落实电话卡、银行卡实名制等;通讯信息诈骗往往涉及跨国犯罪,需要外交、跨国司法合作,以防漏网之鱼卷土重来;电信法、网络安全法出台愈发迫切,以解决当前监管立法层次较低、法律滞后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技术升级是有效手段。有分析报告建议,“发挥大数据技术在现代反信息诈骗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大数据手段,对案情、受害人、作案者等进行详尽分析,这有利于精准把控作案者,有效识破恶意编造的欺骗性场景,协助打击诈骗”。相关方如银行、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也需要与时俱进地主动采取技术措施,堵住通讯信息诈骗的技术漏洞。


微信扫描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 1、回复“YD5GAI”免费领取《中国移动:5G网络AI应用典型场景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 2、回复“5G6G”免费领取《5G_6G毫米波测试技术白皮书-2022_03-21
  • 3、回复“YD6G”免费领取《中国移动:6G至简无线接入网白皮书
  • 4、回复“LTBPS”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终端白皮书》
  • 5、回复“ZGDX”免费领取《中国电信5GNTN技术白皮书
  • 6、回复“TXSB”免费领取《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图解
  • 7、回复“Y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并网白皮书
  • 8、回复“5GX3”免费领取《R1623501-g605G的系统架构1
  • 本周热点本月热点

     

      最热通信招聘

      最新招聘信息

    最新技术文章

    最新论坛贴子